eVTOL商业化临近,固态电池迎来新机遇

固态/半固态电池技术是突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上限的关键路径。目前,由于液态电解质的浓度梯度问题与低电压平台局限,电容量较高的正负极材料与目前的液态电解质无法适配;固态电池使用的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绕开了液态电解质的浓度梯度问题,同时对锂金属负极的锂枝晶的形成及硅的膨胀起抑制作用,其较高的电化学平台对富锂锰基等新型正极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使用可行性。

核心观点:

固态/半固态电池技术是突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上限的关键路径。目前,由于液态电解质的浓度梯度问题与低电压平台局限,电容量较高的正负极材料与目前的液态电解质无法适配;固态电池使用的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绕开了液态电解质的浓度梯度问题,同时对锂金属负极的锂枝晶的形成及硅的膨胀起抑制作用,其较高的电化学平台对富锂锰基等新型正极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使用可行性。

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是核心环节,主要有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三种。氧化物电解质商业化进程较快,硫化物潜力较大。氧化物固态电池的性能与成本相对综合,硫化物导电性最强潜力最大。欧美国家以自主研发固态电池技术的创业型公司为主,主要技术路线为氧化物与硫化物。日韩以传统车企与电池企业合作开发为主,主要技术路线为硫化物。中国企业与科研机构或院校合作,产业化进程较快,大部分国内企业主要为氧化物、部分为硫化物,聚合物较少。

固态/半固态电池技术快速进步,eVtol助推产业化落地。目前,丰田、QuantumScape、Solid Power、清陶能源等研发固态电池主流厂商的小规模量产(试产)的目标多定在2025年-2028年区间。预计2030年,量产全球锂离子固态/半固态电池商业化产能有望初见规模,届时固态锂电池对应的续航里程或可达到液态锂电池的2-3倍,追平燃油车续航力。2024年以来,国内加快eVtol商业化落地,对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安全性的电池需求紧迫,且对成本不敏感,固态电池完美契合该市场需求,产业化进程有望提前。

我们建议关注:宁德时代、三祥新材、赣锋锂能、国轩高科、当升科技和容百科技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其他不可抗因素等

来源:华金证券

资源下载此资源仅限注册用户下载,请先
有问题或需要咨询,请联系客服QQ:188001863
声明:本文系转载文章,不代表米粒数字科技立场,如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admin的头像admin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下午4:05
下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下午10: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点击咨询
QQ咨询

客服:1880018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