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民航货运市场分析:转型与突破

2025年上半年,中国民航货运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这背后,是跨境电商与高端制造业”双引擎”的强劲驱动。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航空货邮运输总量达到478.4万吨,同比增长14.6%,这一增速不仅稳健,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结构的优化。其中国际航线表现尤为抢眼,完成货邮运输量203.7万吨,同比激增23.4%,在总货量中的占比攀升至42.6%,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提高了整整10个百分点。国际业务已然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绝对引擎。

跨境电商,从“运输需求”到“供应链重塑”的压舱石

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当前中国航空物流市场约有50%至60%的货源直接来自跨境电商。以SHEIN、TEMU、TikTok Shop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出海”,其”小批量、多频次、高时效”的业务特征,与航空货运的优势天然契合。

这种新型需求正在深刻地倒逼航空物流企业进行自我革命。传统的、仅提供机场到机场运输服务的单一承运人模式,已无法满足电商平台对端到端履约能力的要求。电商平台需要的是能够整合”头程揽收、仓储运营、干线运输、海外清关、末端派送乃至售后服务”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这促使航空物流企业必须加速从”运输商”向”综合物流服务商”和”供应链组织者”转型。

在此趋势下,市场主体正积极应变。以顺丰为例,其依托鄂州花湖机场这一专业货运枢纽,发挥”枢纽+国际仓线联动”的核心优势,结合其在全球运营的超过250万平方米的海外仓,为电商客户提供高效的”空空中转”和一站式履约服务。同样,圆通速递也在加速其”东方天地港”(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旨在深度融合其全球网络,协同产业链资源,增强其在跨境电商物流领域的竞争力。这种深度绑定头部电商平台,并围绕其需求构建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的模式,已成为行业共识。

高端制造“出海”,新兴细分市场正在形成

当跨境电商提供了市场的广度与基石,高端制造业则赋予了航空货运增长的深度与价值。2025年上半年,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表现尤为亮眼,成为航空物流向高端化转型的最有力证明。根据中国民航网的报道,以电动汽车(出口增长13.1%)、3D打印机(出口增长32.8%)和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45.2%)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均实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这些产品体积大、价值高、对运输时效和安全性要求极高,航空运输成为其”出海”的理想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整车通过空运出口,正从个案探索走向常态化。例如,顺丰航空在2025年4月动用波音747全货机,为车企一次性运输10辆整车至欧洲,满足其紧急交付需求。这不仅展示了中国货航运输超大尺寸货物的能力,也预示着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细分市场正在形成。

航线新格局:亚欧大陆成热点,网络布局紧随贸易流向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117条国际货运航线,同比增长高达58.1%。数据显示,新增航线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其中,亚洲以54条居首,占比46.2%;欧洲紧随其后,新开45条,占比38.5%。这背后,是中国与东盟以及欧洲之间贸易往来的持续深化。比利时、匈牙利等国作为欧洲物流集散地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相比之下,北美地区仅新开12条航线,占比10.3%。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与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取消最低价值包裹免税政策的预期,以及上半年部分需求被提前”抢运”透支等多重因素有关,导致中美航空货运需求出现阶段性下滑。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的国际货运航线已通达50个国家的106个城市,一个覆盖全球核心市场的网络已初步形成。国内航线网络则以主要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核心,与国际航线形成高效协同,共同提升了中国航空物流业的市场覆盖率和全球竞争力。

市场主体竞逐:航司“国家队”与“快递系”的战略分野

市场的蓬勃发展激发了各类参与者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货运航空公司有17家、货机达到249架,今年上半年货机数量比2024年增加3架。我国航空企业国际货运市场份额达44%,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在今年发布的全球空运货代50强榜单中,共有14家中国企业上榜,比去年多4家。

顺丰、圆通、京东为代表的“快递系”航司,凭借其强大的地面网络和客户基础,在航空货运领域持续发力,其机队规模和网络覆盖能力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顺丰航空以90架全货机的庞大规模稳居亚洲第一,机型涵盖B747、B767、B757、B737等,形成了远、中、近程搭配的合理运力结构。依托鄂州花湖枢纽,其“轴辐式”网络效率持续提升。邮政航空机队规模达到45架,位居第二,以B757、B737为主力机型,保障国家邮政和普遍服务需求,2025年计划新增3架B767提升跨境运力。圆通13架全货机以B757、ARJ21为主,2025年拟增2架B767。京东航空现有12架全货机(含6架B737、6架ARJ21),聚焦国内干线。

此外,国家队”三大航旗下的货运子公司中,国货航机队规模为25架(含4架已退役待转让),形成了以B777和B747为主力机型覆盖欧美长航距市场,以A330为辅助机型补充中远程市场的布局。南航物流运营19架波音777F货机。东航物流机队规模为16架,均为B777机型。

从财报数据上看,“国家队”三大航的货运子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均取得了稳健的业绩,部分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上半年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109.35亿元,同比增长21.92%;归母净利润高达12.4亿元,同比激增86.15%。国货航正全力向“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其2025年一季报显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板块收入同比暴增72.39%,成为利润增长的新引擎。公司通过完成混改和上市,形成了空运、货站、物流三大业务板块,并利用科技赋能,如通过物流可视化支持客户供应链信息流整合,提升数字化和个性化服务能力。东航物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2.56亿元,同比微降0.26%;但归母净利润达到12.89亿元,同比增长0.9%。在营收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增长,显示了其卓越的成本管控能力。东航物流的战略核心在于“延伸”与“融合”。作为民航首家混改试点企业,公司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将物流服务嵌入产业价值链。同时,大力推进多式联运,特别是与中铁快运的战略合作,旨在打通“空铁联运”,构建覆盖更广、成本更优的物流产品。其数字化转型以EOS平台为核心,致力于打造智慧物流,实现从“传统货运”到“智慧物流”的深刻变革。南航物流上半年货运及邮运收入为90.80亿元,同比增长4.01%。净利润为16.01亿元,在三家中依然最高,但同比出现了小幅下滑。南航物流正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端到端”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公司与京东物流合作开发一体化智慧物流平台,并自主研发“航油e云”等大数据管理系统,推动智能化运营。在业务创新上,南航物流针对新能源汽车、电子烟等特殊货物研发定制化解决方案,如创新使用国际中转“换单”模式,实现“一票货物、两程航司”高效衔接,显著提升了高价值货物的通关时效。

依托核心业务的稳健发展,顺丰控股(含顺丰航空)上半年营收1468.58亿元,同比增长9.26%;净利润57.38亿元,同比增长19.37%。圆通速递上半年快递业务量148.63亿件,同比增长21.79%,市占率稳步提升;公司实现营收358.83亿元,同比增长10.19%;净利润18.31亿元,同比下降7.90%,主要受单票收入下滑影响。尽管利润略有下滑,圆通仍在持续加码航空业务,累计开通150多条国际货运航线,服务网络覆盖亚洲主要区域及部分东欧市场。

2025年上半年中国民航货运市场分析:转型与突破

来源:民航资源网

枢纽之战:从量的集中到质的协同

2025年上半年,中国的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不再仅仅追求货邮吞吐量的数字增长,而是向着功能定位更清晰、区域协同更紧密、运营模式更高效的纵深方向加速演进。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内地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029.9万吨,同比增长9.2%,主要货运枢纽机场同比均实现增长。尤其是上半年中西部机场货邮吞吐量增至1029.9万吨,同比增长9.2%,区域发展动能显著。鄂州花湖、乌鲁木齐天山同比增速超50%,郑州新郑、成都双流、成都天府同比增速超20%。在“一带一路”2.0时代背景下,西安、乌鲁木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国际航线网络迅速拓展。乌鲁木齐天山、鄂州花湖、西安咸阳国际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超过480%、250%、120%。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第1-10位的依次为上海浦东机场、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首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郑州新郑机场、杭州萧山机场、成都双流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及上海虹桥机场。除重庆机场货邮吞吐量微降外,其余9家机场货邮吞吐量均实现同比增长。

具体来看,上海浦东机场以191.0万吨的绝对优势继续领跑全国,其庞大的国际航线网络和完善的设施使其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节点。广州白云(116.9万吨)和北京首都(74.6万吨)保持了传统综合性枢纽的领先地位。深圳宝安机场以14.1%的强劲增长位列第三,其动力源于大湾区的创新经济,大量高科技产品和跨境电商包裹通过深圳通达全球。鄂州花湖机场以60.6%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最大亮点。作为顺丰航空的核心枢纽,其“轴辐式”货运网络高效运转,验证了专业货运枢纽模式在中国的巨大潜力。郑州新郑机场以23.9%的高速增长领跑,这得益于其获得的巨额政府补贴和对周边制造业、跨境电商产业的强大承接能力。成都双流机场(21.7%)的快速增长,反映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国际物流需求旺盛。重庆江北机场是前十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机场(-0.4%),这可能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数以及成都两大机场货运功能增强带来的货源分流影响。

挑战与展望: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突破

尽管2025年上半年中国民航货运业取得了质效双升的成绩,但前行之路并非一片坦途。行业必须直面成本高企、竞争加剧和外部环境多变等多重挑战。

首先,成本压力持续存在。航空物流的成本结构复杂,航油成本通常占总运营成本的30%-50%,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航司利润。尽管上半年油价相对平稳,但长期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此外,人力成本、机场收费等共同构成了刚性支出,在价格战背景下对企业盈利能力构成持续考验。其次,“内卷式”竞争亟待破局。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运力投入,但在部分航线上已出现供需失衡的苗头,导致“旺丁不旺财”的现象。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已将“综合整治行业内卷式竞争”列为重点工作。从根本上走出“内卷”,不能仅靠自律与监管,更需要行业找到新的价值增长点,从低水平的价格战转向高水平的价值竞争。最后,外部环境风险不容忽视。航空货运业作为全球贸易的“晴雨表”,极易受到外部冲击。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导致航路变更、成本增加;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政策变动,如美国对最低价值包裹免税政策的潜在调整,可能会显著影响中美跨境电商业务;全球经济复苏的节奏与力度,将直接影响航空货运的需求基本面。

展望未来,中国民航货运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单纯依靠运力规模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竞争将是围绕供应链整合能力、数字化水平、服务创新和价值创造的综合实力的较量。从“运输商”到“供应链组织者”的转型,相信将是行业在不确定性中寻求持续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民航资源网 文/丁一璠

声明: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milidigi.com/3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admin的头像admin管理团队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点击咨询
QQ咨询

客服:1880018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